“(这是)用我们祖先的血汗钱(日本赠款资金)来建造的钢铁厂,如果我们失败了,那就是对祖先‘大不敬’,我们要拼命干活。我们不能失败。如果我们失败,我们只能‘向右转’,跳到迎日湾的大海自尽。我们务必要取得成功,以报答国家和祖先的恩惠。制铁报国!往后这句话就是我们生活的信条,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哲学。”
1971年的一天,在海风凶猛的迎日湾,一名穿着军靴的四十多岁的男子,正在用坚决的语气给员工们演讲。被晒黑的工人们脸上一丝笑容也没有,只有坚毅的神情。难道这里是战场吗?
这就是与京釜高速公路一起被称为“带动韩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”的浦项制铁的建设工地现场。当时,韩国的朴正熙政权已下决心不惜任何代价振兴韩国的经济,所以对于朴正熙政权而言,浦项制铁是“没有硝烟的战场”。那是韩国内需市场刚刚以消费品为中心逐渐扩大的时候,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,必需要有一个发展的转折点,而钢铁、化学等重工业就是朴正熙政权所找到的转折点。浦项制铁就是新产业领域中的重点之一,确实是一个“战场”。其实钢铁与韩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自古以来,韩国有很多舍命制铁的故事,其中,最具代表性的就是“圣徳大王神钟”的传说。
以“向右转”精神创造制铁神话的“钢铁王”(故)朴泰俊会长。
故事发生于1200多年前的新罗时代。当代君王惠恭王想要在奉德寺制作一顶大钟,奉德寺的僧侣们访问民宅通过普施(给寺庙的捐款或捐品)的方式收集了各种铁器。有一天,一位僧侣访问了贫穷但充满信仰的一家人。“就算是很小的铁器也是可以的,请问您愿意普施吗?”
身无长物的妇女呜咽着说:“啊,我们家真的什么也没有,我们的宝宝就是唯一的财产。如果您真需要,我们愿意普施我们的宝宝。”所谓一语不慎成祸根。奉德寺制作的大钟屡次失败,虽然钟本身制作成功了,但钟的声音一直都不好。古代,制作一顶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,中间空心部分必须要正,并且钟的厚度也要均匀。换成是现代,差不多就是制作喷气式飞机的螺旋管那么难,几乎没有能够制作的国家。微小的误差会造成声音的不和谐。远古时期,有一个国家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,没法做出声音好又响亮的大钟,后来求助神仙、向神献上供品之后,
终于制作了出来。因此,制作奉德寺的大钟也需要供品,而这供品就是一个小孩的命。僧侣再去找那位妇女,把小孩带走了。
哭着献出小孩子的妇女必定是痛心疾首的吧。根据神话所说,奉德寺把活生生的小孩与铁一起熔化,制作出了大钟。僧侣深吸一口气,敲了一下大钟,声音和谐又洪亮,敲出的钟声是“阿~妈~米、阿~妈~米”,正如小孩子找妈妈的声音一样,响亮但又有些凄凉。这就是韩国神话中的“圣徳大王神钟”,也叫做“阿~妈~米钟”。
有可能是神仙真的被小孩的牺牲感动了,所以让奉德寺的大钟铸造成功,但笔者认为这个神话展现出了制铁人的精神。如果没有拿“连儿子都可以牺牲”的觉悟来工作,使用高温铁炉的钢铁厂肯定会事故不断,也生产不出质量好的铁。1971年,在韩国的迎日湾,员工们立下的就是这样的生死状,有的就是这样的觉悟。“如果我们失败,我们只能‘向右转’,跳下迎日湾的大海去死。”在浦项制铁,这句话叫做“向右转”精神。
1970年4月1日,出席浦项制铁开工典礼的朴泰俊会长(图左)、朴正熙总统(图中)、金鹤烈副总理(图右)。
文章开头提到的四十多岁的男子,是当时负责总监浦项制铁建立的(故)朴泰俊会长。朴会长于2011年12月13日去世,号“青岩”,是韩国的“钢铁王”。他去世的时候,没有留下任何个人名义的股份或财产,只留下正如他的号“青岩”一样(生意上)“绿意盎然”的浦项制铁。开头里的一些话是朴会长为了鼓励现场上的员工们而说的,他这一次的演讲,通过媒体成为了很多韩国人都知道并记得的演说。他的演说隐藏着有关浦项制铁诞生的各种秘史。“(这是)用我们祖先的血汗税(日本赠款资金)钱来建造的钢铁厂,如果我们失败,那就是对祖先‘大不敬’,我们要拼命干活。”这句话概括着浦项制铁的诞生秘史。
用祖先的血汗钱建成的钢铁厂。浦项制铁在韩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。
笔者 淸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