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2年,金锺喜会长终于开启了关于火药的火焰梦,成立了韩国火药有限公司。韩国火药有限公司就是今日韩华集团的前身。虽然韩华集团现在是一个非常大的国际公司,但刚成立的韩国火药有限公司简陋不已,因为韩国的火药产业本身也刚起步。日本殖民韩国的时候,虽然火药生产厂都在韩国,但极其忌惮韩国人学到日本的高新技术,韩国的火药产业根本就没有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。加上,1952年还处于战乱时期,普通老百姓的生命都堪忧,制作火药的事情又从何而谈?
1959年,韩国首任总统李承晚访问韩国火药有限公司仁川工厂。
创始人玄岩金锺喜会长视察工厂内部。
所以玄岩的韩国火药有限公司也只能做一些帮助美军的杂务,代替美军从日本进口火药并保存管理进口的火药。虽然这样的工作不算什么事业,但确实是当时难得的能赚钱的活儿,玄岩的公司获得了很大的利润。
由于韩国的经济系统刚开始建立,所以只要有资金,就能进入很多有潜力、竞争者又少的产业,成为新的龙头企业。因此,玄岩的韩国火药有限公司刚开始赚钱,不少职员就劝玄岩投资其他产业,追求更大的利益。韩国火药有限公司刚开始成长的时候,大部分职员都向玄岩提议投资一些发展潜力大的事业,比如“三白”(面粉、白糖、白米)事业。当时,战争导致面粉、白糖以及白米的价格暴涨,但市场上供不应求,若能进入“三白”产业,无疑是走上了赚钱的红毯。因此,韩国火药有限公司的职员们都建议进口“三白”卖到韩国市场。但是,玄岩坚决拒绝了职员们的提议。
“就算能获得很大的利润,也要把美元用在进口火药的事业上,绝不会进口白糖或其他物品。秤不离铊,我无法离开火药。韩国的炸药先生怎么能进口白糖呢?就算进口白糖能赚更多的钱,我还是会专注于火药的!”
玄岩认为火药是发展韩国的奠基之一。战争让美丽的半岛变成了一片废墟,但玄岩坚信,韩国一定能从战争的废墟中崛起,重建新的发达国家,而在这重建的过程中,必定需要火药。
韩华集团的第一代爆弹产品。
“天助自助之人”或者说“车到山前必有路”,玄岩遇到了那个机会。1955年,玄岩拿到了运营仁川火药工厂的许可。仁川火药工厂是当年唯一的韩国火药制造厂。战后,政府意识到了火药的重要性,便托韩国著名的火药专家玄岩管理这所火药制作厂,制作出韩国的火药。当时,韩国没有自产的火药,只能从日本进口。
“能够运营这所工厂的,只有玄岩您一人。使用日本的火药来重建韩国,岂不是很可耻?”这是韩国工商部对玄岩说的话。
玄岩立即飞到日本,因为当时的仁川火药工厂被炸成了废墟,而工厂的设计图一直被东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着。玄岩千方百计拿到了这个设计图,向韩国政府提交了仁川化学工厂的重建策划书。政府看了重建策划书之后,决定干脆将仁川火药工厂卖给玄岩。
1953年,收购朝鲜火药共贩后收到祝贺的玄岩金锺喜会长。
1955年12月24日平安夜,仁川火药工厂升起了第一道火焰。第一期维修工程结束,仁川火药工厂也有了火药工厂的模样,举行了在工厂的锅炉中放一道火焰的仪式。这就是韩国火药产业的第一道火焰。当时,李承晚总统等政府高官也参加了此仪式,祈愿仁川火药工厂能够成功。1955年是韩国火药产业的起点,也是玄岩人生的一个转折点。玄岩终于可以制作火药,即达那炸药。但“万事开头难”,玄岩的火药事业也并不是一开始就一帆风顺。
1956年4月,玄岩继续进行仁川火药工厂的达那炸药制作设备的重建工作,并开始招募达那炸药的制造专家。虽然重建设施的工作也很艰难,但找出达那炸药的制作专家难上加难。重建工作只需要资金和人力,但在韩国找达那炸药的制作专家简直就是海底捞针,希望渺茫。
当年,亲自参加达那炸药制作过程的专家共有5名,但其中有2名在爆炸事故中死亡,只有3名生存了下来,后来都分散了。玄岩四处打听这些专家的行踪,终于找到了他们,但还没来得及高兴,很快就遇到了新的问题。就是工资问题。当时,玄岩是公司的总经理,他的月薪是5万韩元,但达那炸药的专家要求30万韩元的月薪,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。但专家们也不是在无理取闹,他们在制作达那炸药时,需要制作硝化甘油,做这份工作,时刻都会有生命危险。
玄岩没有犹豫,立刻雇佣了这些专家,并开始了制作达那炸药的实验。直到1957年5月,实验都没有中断过。
笔者 淸露